前几天,在NAS上折腾了个媒体服务器,结果发现,自家电视并不支持这个功能。买个机顶盒吧,还得折腾。
然后想起来吃灰中的树莓派,发挥下余热。顺便水下文章。
效果镇楼,整体启动还是比较快的。(ps:采集卡没白买,哭)
安装系统
系统选择
现在树莓派主流的家庭媒体终端,选择基本上就是kodi或是他的集成比如XMBC、LibreELEC、openELEC,之类的。
- Debian + Kodi (折腾,开机慢)
- XMBC (启动慢,Kodi版本较旧)
- LibreELEC (轻量,Kodi版本新,社区完善)
最后选择LibreELEC
来搭建树莓派家庭媒体终端。
安装
选择合适的镜像烧录

安装中文插件
一般情况下,直接在插件库中安装即可(add-ons
-> look and feel
-> languages
)。
如果无法在线安装,可以使用离线中文插件(原文地址 & 本地下载)

摘要:本文主要记录NanoPi NEO2(armbian) 安装OMV5.X 过程,和简单配置(时区、SMB……)。
最近看见NanoPi R2S做软路由十分火,然后我就想起来我吃灰的这货了。

看起了挺好的对吧,实际上我是这么用的……(感谢某位大佬赞助的固态)

或许是我跑的东西有点多?
有点跑题了,这东西的和R2s差不多,都是1G RAM(R2S是DDR4),都有一个Cortex A53(NEO2是全志H5,R1S是RK3328)直接引出的千兆LAN口,只不过,R2S把USB3.0的口转成千兆口了。而NEO2的是有2个USB2.0的引脚。
我这个NAS套件,把一个USB2.0口转成了个SATA3的口,虽然是3.0的芯片但受限于2.0的口很是蛋疼。还有个电池供电的时钟模块,解决的关机掉时间的问题。
他们都有官方移植的openWrt,做个旁路由也凑合。
总体来说还可以
但是,系统忒老了。官方wiki提供的是OMV3.x,现在都出到了5.x了。
ps:官方wiki,国内直接访问不但慢,还动不动连接失败,真蛋疼。不过wiki东西还是比较全的
于是,我决定折腾下这玩意,本来想自己编译,但太高估我自己了。